看動畫時總覺得,有些短片畫面不算頂尖,卻能讓人記很久;反而有些畫面精致的作品,看完轉身就忘了。后來才發現,差別就藏在“故事”里——能不能把一個簡單的想法,用讓人心有觸動的方式講出來,其實比畫得好看更關鍵。而這背后,敘事設計與呈現的功夫,正是制作動畫短片的技巧里,最該花心思琢磨的部分。

動畫故事表達:制作動畫短片的技巧之敘事設計與呈現圖片

1、找個“小切口”,比宏大設定更管用

剛開始做動畫,總想著要構建復雜的世界觀、設計多個人物線,結果越做越亂,故事也沒了重點。后來看了不少優秀短片才明白,不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。

比如之前看到一部講“爺爺修舊鐘表”的動畫,沒有復雜劇情,就拍爺爺坐在臺燈下,用放大鏡看零件、用小鑷子一點點調整齒輪的樣子,最后鐘表走起來時,表盤映出爺爺笑的模樣。沒有一句臺詞,卻讓人想起家里長輩做事的認真勁兒。這種從小細節切入的敘事,不用費力氣鋪墊,觀眾很容易就能代入進去。

2、開頭拋“沖突”,別讓觀眾等太久

很多人做短片喜歡先鋪墊背景,比如先展示主角生活的環境,再介紹人物性格,等真正進入故事核心,已經過去一兩分鐘了——現在大家看內容節奏快,很可能沒等進入正題就劃走了。

其實可以試試“沖突前置”。就像《鷸》那樣,開篇幾十秒,小鷸想跟著媽媽找食物,卻不敢靠近海水,剛邁出步子就被浪打退,縮在沙灘上不敢動。這個“不敢下水”的小困境一拋出來,觀眾自然會好奇:它后來敢下去了嗎?怎么做到的?跟著這個疑問,故事再往下推進,節奏就緊湊多了。

動畫故事表達:制作動畫短片的技巧之敘事設計與呈現圖片

3、少用臺詞,讓畫面自己“說話”

動畫的優勢就是“視覺表達”,有時候太多臺詞反而會破壞氛圍。想表現角色難過,不用讓他說“我好難過”,可以畫他低著頭,手指無意識地摳衣角,旁邊的路燈把影子拉得很長;想表現緊張,就給個緊握的拳頭特寫,再配上越來越快的背景音,觀眾一眼就能get到情緒。

還有色彩和鏡頭也能幫著講故事。比如講溫暖的回憶,用偏黃的暖色調;講緊張的場景,就用冷色調壓一壓。拍角色表情用近景,讓觀眾看清情緒;拍場景用遠景,交代環境氛圍,這樣一來,故事不用靠臺詞解釋,也能說得很清楚。

4、選對工具,讓想法落地更輕松

琢磨透了敘事方法,還得有工具幫著實現。我自己常用的是萬彩動畫大師,里面有現成的角色、場景素材,不用自己從零畫起,調整動作、搭背景都很方便。最省心的是它的AI智能成片功能——把寫好的故事腳本輸進去,AI會自動匹配合適的素材和鏡頭,很快就能出個初稿,剩下的時間只要專心打磨細節、調整情緒節奏就行,對新手特別友好。

動畫故事表達:制作動畫短片的技巧之敘事設計與呈現圖片

其實做動畫短片,不用追求多復雜的技巧,能把一個小故事講得讓人有共鳴,就已經很成功了。把敘事設計的小細節做好,再用對工具,慢慢就能做出讓人記得住的作品。

萬彩動畫大師官方下載地址:http://www.123sougou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