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幫朋友做科普視頻時,發現趣味線條動畫特別受歡迎——不用復雜建模,簡單幾筆就能把知識點講得生動。后來用萬彩動畫大師試著做了幾支,慢慢摸出了些門道,其實按階段一步步來,新手也能上手。
先說說最開始的構思吧,這步千萬別急著開軟件。我上次想做個“節氣小知識”的視頻,一開始腦子亂糟糟的,一會想加動畫人物,一會想放實景素材,折騰半天沒頭緒。后來索性拿張紙列清單:核心是讓大家記住每個節氣的特點,受眾主要是學生和寶媽,那風格就得輕快些。接著把內容拆成三段:開頭用線條畫個日歷引出節氣,中間講2-3個有代表性的節氣習俗,結尾加個小問答互動。這么一梳理,后面制作就順多了。
素材準備和設計階段,其實就像搭積木。打開萬彩動畫大師,先選畫布尺寸——我平時發短視頻多,就用9:16的豎屏,要是發公眾號,16:9的橫屏看著更舒服。軟件里的線條樣式特別多,上次做“雨水”節氣,想畫雨滴下落的效果,直接在“線條庫”里找了帶弧度的曲線,調細點、改成淡藍色,看著就很清新。要是想做點特別的,比如手寫體的標題,用自帶的繪圖工具慢慢畫,還能調整筆觸粗細,比在紙上畫完再掃描方便多了。對了,記得加些簡單的圖形搭配,比如畫個小太陽配線條云朵,畫面一下子就不單調了。
動畫制作是最有意思的環節,也是讓視頻“活”起來的關鍵。我第一次做的時候,給線條加了“繪制”動畫,看著線條一點點“長”出來,像有人在屏幕上畫畫似的,自己都覺得好玩。比如畫柳枝,就從枝頭開始往下來,速度調慢些,再配上沙沙的音效,特別有春天的感覺。圖形和文字的動畫也別忽略,上次做“驚蟄”視頻,讓小蟲子從土里“跳”出來(選了“彈跳入場”效果),文字則逐字出現,這樣觀眾能跟著節奏看,不會信息過載。不過要注意銜接,別讓一個元素剛出來,另一個就急匆匆進場,留個0.5秒的間隔,看著會更舒服。
最后就是調整和導出了,這步能幫視頻“查漏補缺”。我每次做完都會完整預覽一遍,上次有個視頻,線條動畫速度太快,觀眾還沒看清文字就過去了,后來把速度調慢了1.5倍才好。還有一次,顏色沒調好,綠色的葉子看著灰蒙蒙的,在軟件里的“調色”功能里拉了拉亮度,一下子就鮮亮了。導出的時候建議選MP4格式,不管是發抖音還是存電腦里,都能直接打開。記得根據需要選分辨率,要是手機上看,720P就夠清晰了,省得文件太大傳起來慢。
其實用萬彩動畫大師做這類視頻,最驚喜的還是它的AI功能。上次做“春分”視頻,想畫個春分豎蛋的場景,用AI智能繪圖輸入“卡通風格,小朋友在春分豎雞蛋”,幾秒就生成了好幾張素材,挑一張改改就能用;配音也省事兒,把文案復制進去,選個親切的女聲,AI語音合成出來的效果特別自然,不用自己對著麥克風反復錄了。這些功能幫我節省了不少時間,也讓趣味線條動畫視頻制作變得更輕松。
萬彩動畫大師官方下載地址:http://www.123sougou.com/
